首页

当女神的鞋奴

时间:2025-05-29 00:51:58 作者:纪念钱学森归国70周年专题活动在沪举行 启动《归国一课》 浏览量:37154

  中新社北京4月29日电 (记者 吕少威)在早高峰打个“飞的”去上班,无人机将外卖送到阳台,乘坐载人航空器观赏城市秀丽风光……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触手可及,低空经济正蓄势腾飞。

  作为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活动之一,高精尖技术产品首发会——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专场29日在北京举行,聚焦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的最新发展动态,推介相关领域最新成果,共享产业发展机遇。

  2023年底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“低空经济”并将其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列。2024年,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。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,低空经济已经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。

  何为低空经济?中国航空研究院首席专家、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舒振杰在发言中表示,低空经济主要是指垂直高度一千米以下或者三千米以下,围绕有人或无人驾驶航空器活动产生的一种综合性经济形态。

  数据显示,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5000亿元(人民币,下同),2026年有望突破1万亿元。在国家政策推动、巨大市场规模等多重因素叠加下,不少地区前瞻性地抢抓低空经济“风口”,积极布局未来“天空之城”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3月底,中国与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达6.9万余家。截至2023年底,中国实名登记的无人驾驶航空器126.7万架,2023年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累计飞行2311万小时。

  舒振杰表示,目前,中国无人驾驶航空器从技术产品来说,处于世界领先地位。而在新型的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赛道,中国无论是在企业数量还是产品数量上也属全球领先。

  低空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,让低空经济高效畅通地“飞起来”需哪些准备?除低空航空器制造,舒振杰还提到了基础设施建设、相关运营服务保障和法规标准制定、适航审定等。

 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舒振杰认为,要构筑低空网络、数据中心、管控中心、低空航空器起降场等。在空域资源使用方面,应更加充分释放空域资源,建立相应的空域协调机制,量化空域资源,并充分利用。此外,还应规划好航路图以保证运行安全。

  当前,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正加速拓展,各企业也纷纷“抢跑”“领跑”。如今,包括小鹏、吉利等在内的多家民营车企都在“飞行汽车”赛道中展开竞争。美团最新数据显示,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、上海等城市11个商圈落地28条航线,配送服务覆盖办公、景区、市政公园、医疗、校园等多种场景,累计完成用户订单超25万单。

  对此,舒振杰谈到,现在的低空经济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,相关运行规则也要跟上,同时相关产业的法规标准都需制定出来。

  近年来,中国在人工智能、算力、传感器等方面发展快速。舒振杰认为,当前各方面条件已具备,中国发展低空经济“正当时”,对未来低空经济发展充满期待。(完) 【编辑:于晓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内蒙古大兴安岭小城阿尔山冬日举办那达慕

3月5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。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,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。总理这些话语,掷地有声。(记者 让宝奎 北京报道)

习近平:教育是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之基

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,3月25日0时46分,鹊桥二号中继星经过约112小时奔月飞行,在距月面约440公里处开始实施近月制动,约19分钟后,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。

广西侗乡:桃花争艳春意浓

意见》提出,优化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政策环境,落实并完善国有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,更好鼓励开展长期权益投资。完善保险资金权益投资监管制度,优化上市保险公司信息披露要求。完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政策。提升企业年金、个人养老金投资灵活度。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,提升权益投资规模。

俄罗斯:洪灾持续 奥伦堡市水位刷新纪录

近年来,各地通过专科联盟合作、临床带教、项目协作等方式,集中力量在乡镇卫生院培育建设一批基层临床特色科室,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。在湖北省宜昌市,一些乡镇卫生院有了血透室;在四川省绵竹市,部分镇卫生院开设口腔特色专科……

国家林草局调度部署贵州、云南森林草原防火工作

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,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。要克服发展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挑战,必须坚持“稳中求进、以进促稳、先立后破”,发展新质生产力,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我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,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。一方面,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,离不开扎实推进基础科学和技术创新,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、检测、应用,进而探索下一代科学范式,直接带来原始创新能力的跃升,从而有利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,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,为我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提供技术支撑。另一方面,新质生产力不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注入“新鲜血液”,不仅将有力牵引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“四链”有机耦合,还会加速工业互联网、智慧商圈等应用场景的搭建,从而以原始创新带动人工智能、量子通信、脑机接口、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集成创新,催生智慧医疗、生物医药、智能物流、新能源交通等新产业,推动产业体系转型升级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